台語俗諺~超有學問超羨慕那些能將台灣俚語俗諺脫口而出又運用得宜的人,因為台語文學真的很美值得好好深入研究探討,有些俚語俗諺超有趣又富含深意,真的很有意思呢! 樹仔腳衙門,無辦 樹仔腳在現在的新樹里,在日本剛佔據台灣時,局勢混亂,殖民政府曾在樹仔腳設立警察派出所,即鄉民俗稱的衙門。後裁撤原轄區內各業務,分別隸屬永康、大灣兩大派出所,原派出所遂無警察進駐,故稱『無辦』。 鄉民以光有建築外表,而無辦事效率的政府機構,形如樹仔腳的衙門,無警察辦事,即以此俗諺稱之。 後田雞母啼 在今日統來駕訓班到高鐵附近一帶,就是所謂的『後田』,幾十年前與大灣路上的『鄭鄭仔』(地名),是相連在一起的村莊,但是『姓鄭仔』地區較為熱鬧。 在民智未開、醫學不發達的年代,只要稍微有傳染病,就非常容易造成『廢庄』的結果,但是未受教育的一般人通常較為迷信,相信風水之說。 『後田』原本也有二、三百戶人家,相傳自從有一外地人,把墳墓遷建在這裡以後,敗壞了當地的風水,從這時候開始,每到夜晚,陰風慘慘,雞不啼、狗不吠,村莊裡一片死寂,『後田』的住家,人心惶惶。有一天夜裡,突然傳來一陣雞啼聲,村民十分高興,卻意外發現啼叫的是母雞,而不是該啼叫的公雞,大家認為這件事實在太恐怖了,也太不可思議,全村人都嚇壞了,紛紛搬離開,遷到附近『姓鄭仔』、『番薯厝』一帶,所以西勢地區較以前更為發展,更為熱鬧。而『後田』就這樣廢庄了。 現在『後田』根本沒有住家,只有一大片田地,完全看不出當年的模樣。 鑼鼓若要談,英仔甲合後田 英仔甲、後田,原來是廣信西里元帥廟(現在的廣興宮)管轄下的村莊,現在都已廢庄,當時這兩個村壯都以鑼鼓陣著稱,迎神廟會時,若有這二村莊的鑼鼓陣齊奏,必定響徹雲霄、熱鬧非凡,故有此諺。 欲食蕃薯籤,許縣溪底挖 欲食粟仔,腳縫下搧風鼓 要吃蕃薯,到許邊撿就有;想吃米飯,就得多藉用雙腳的力,不停搧風,將榖過篩。 許縣流經西勢,與當地人生活關係密切。每年四、五月是蕃薯收成季節,農民將蕃薯剉籤後,在許縣溪河床曝晒,三、四天乾燥後再撿拾回家收藏。所以在蕃薯收成時節,到許縣溪河畔,只見乳白的蕃薯籤在陽光下閃閃發光,只要彎腰,就可拾得。薯籤晒乾後,只要洗乾淨即可煮食。 稻榖台語稱作『粟仔』,是貴重的農作物。從播種、插秧、除草、...等到收割,煩重的工作忙得農人『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』。好不容易收割,還得再曝晒、去蕪存菁,碾碎去瞉,一連串繁瑣的工作完成後,才能煮食。 一粒田螺九碗湯 一般在煮田螺時,如果人多,田螺少,農婦們就把水湯加多一點。田螺少湯多,以湯來代替田螺的味道,好讓每個人都有吃到。 所以這句俗諺的意思是說,主要的材料只有一點點 ,湯卻放很多。 其實在早期的農村裡,一般貧苦克儉的農民們,不只是煮田螺是如此,就是煮其他的菜也是一樣的,一切只能求怎麼樣才能讓每個人都有吃到,都能吃飽肚子,所以,都只求量,而不重質的。 .
- Jun 15 Fri 2012 09:45
台語俗諺~超有學問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